“世界”真的会变成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样子

看到这个标题时,我们第一时间的想法可能是:扯淡吧,这怎么可能呢,我想要赚更多的钱、过上更好的生活,这可从来没有看到过哦。

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,说这句话的时候,有一个事实是我们容易忽略的:当我们觉得某个技能太难、学不会时,最终的结果往往就是学不会这个技能。这个技能可以是学习英语、学习溜冰、学习游泳,无论哪一个,只要一开始给自己戴上学不会的标签,那么遇到问题时就会自动增加学不会这个标签的粘度,直到自己和这个标签完全分不开,证明给自己看:你看吧,真的学不会。

从这个角度看时,确实是我们希望看到的,最后也真的给我们自己看到了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其实是自证预言在起作用,维基百科对此的解释是:

自证预言(又称“自我应验预言”),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·金·莫顿提出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,是指人们先入为主的判断,无论其正确与否,都将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人们的行为,以至于这个判断最后真的实现。

有人会问:既然这样,那为什么我还是看不到自己希望的,赚更多钱?这需要我们回到自证预言上,上面的解释说到“都将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人们的行为”,也就是说,当我们希望自己赚到钱时,就得真的影响到自己的行为方式,对此做出一些改变,从而有机会看到希望的样子。

可这很难,没有持续的心,自己感觉没那么重要,那是做不来的,就像很多人说要健身,可开始没几天觉得太累、太忙等,就自动放弃了;而当觉得自己做不来的想法产生时,只要一个借口就够了,事实会证明给自己看,真的做不来。

这也是自证预言有趣之处:我们希望看到好的一面,常常看不到,因为总是半途而废,行动没跟上;而想到坏的一面,真的就这样出现,毕竟坏的一面产生只要自己的行为稍微改变一下就够了,对自己来说毫不费力。

知道了什么是自证预言之后,再来看标题。标题所说的“世界”,其实指的是我们自己的世界,也就是我们的主观世界。 对于一件事,即使客观上来看,他人的行为并不是有意为之,但当我们的主观世界中的想法往坏的一面想时,会非常自然地为这个行为附上我们所想象的标签。

是的,这一切都是我们主观世界中的想法,不管这件事是否真的如我们所想,只要我们的想法出现,我们的世界就会开始去寻找,不断地寻找那些可以证明我们想法的行为。

如果你能体会到,当你面对不喜欢的人时,他/她做出的一些行为,总能够过分解读他们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,进而取笑或诋毁他们的形象来证明自己的看法,就会理解我们的主观世界是怎样的存在。

当我们的世界开始给不喜欢的人扣上一个标签时,会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们会证明给这个人的标签是正确的;当我们的时间开始认为学不会某个技能时,会在练习中开始不断的寻找可以证明学不会的证据。即使以上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,但我们的世界会按照我们希望看到的样子展示给我们看。

所以,反过来看,既然我们自己的主观世界是受自己影响,而自己的想法是可以改变的,自证预言也会不断的加深我们的想法。那么其实我们是可以改变自己主观世界看到事物的方式、态度的,进而让“世界”真的给我们看到希望看到的,好的一面的样子。

乐观的人,总能看到乐观的世界;悲观的人,也总能看到悲观的世界、各种的不顺。一切都在于如何调整自己的主观世界对待事物的方式,让它按照我们希望看到的样子展现给我们。

文章目录
,